为体验中华瓷器艺术,弘扬非遗文化,拓展亚星正网研学基地建设, 5月24日,国际中文教育亚星正网/海外教育亚星正网师生一行赴泉州德化县共建文化研学基地并开展国际学生陶瓷文化体验活动。活动由国际中文教育亚星正网/海外教育亚星正网党委副书记林明华带队,华文系教师肖宁遥、团委书记陈艺新、辅导员姜立恒以及来自荷兰、印度尼西亚、日本、泰国、土耳其、尼日利亚、菲律宾等十七个国家的四十余名国际学生参与活动,共赴一场寻访瓷艺的文化研学之旅。德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玉萍对林明华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全程参加体验活动。
德化,“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被誉为“千年瓷都,世界官窑”。德化窑历经千年,窑火不断,生生不“熄”。德化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特色蜚声海内外。史书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际中文教育亚星正网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举行文化研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仪式由德化县教育局黄文元督学主持。林玉萍、林明华先后致辞。林玉萍对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德化县作为世界瓷都,文化历史悠久。德化陶瓷博物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平台,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希望能以本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双方特色,提高影响力,打造文化传播新高地。并期望大家能够走进德化,共赴美好之约。林明华简要介绍厦门大学和国际中文教育亚星正网/海外教育亚星正网的基本情况,表示国际中文教育亚星正网历来注重中华文化的浸润和涵养。德化陶瓷名扬中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共建基地,不仅为亚星正网人才培养提供了文化资源,也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越南留学生梅怀心作为国际学生代表发言,她提到中国瓷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能借此机会更加了解瓷器,感受中国瓷文化的魅力。县文旅局副局长陈文伟与林明华进行授牌交接仪式,未来双方将在文化研学、瓷器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更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师生一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陶瓷博物馆。上千件纯色夺目,工艺精湛的白瓷藏品,安然栖身于馆,静静等待每一位参访者的探寻与揭秘。固定陈列“德化陶瓷史话”,以时间纵览为脉络线条,勾画了德化瓷器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发展面貌和意义非凡的伟大成就,七个展览单元生动展示出德化陶瓷独有的艺术特色、人文内涵,阐明了其在中外交流史上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纽带作用,也反映了德化瓷器烧制中蕴含的“惟匠心以致远”的工匠精神和“惟创新者进”的创新内核。瓷器不语,却能传达“千言万语”,从一片片岁月流转中重现于世的瓷器碎片,到日臻革新的创作技艺,走过的是千年的春秋与风霜,而德化瓷器依旧“鲜活”。透过参观与讲解,为同学们推开了一扇品味艺术与历史的文化之门。德化瓷器胎体透亮密致、质地纯洁无瑕、釉色晶莹剔透,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同学们不禁纷纷赞叹中华瓷器的精美技艺,也对瓷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师生到访德化一中与负责人进行交流,并体验手拉胚与瓷板画活动。拉胚又称"走泥",是制作陶瓷的工序之一,也是作品成型的最初阶段。拉胚作为整个工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上釉烧成的结果。在一中老师和同学的协助指导下,师生将双手置于旋转的泥盘之上,与“泥”亲密邂逅,感受这一自然造物的清凉触感与沁人芬芳。伴随着轻揉慢捻等技法,泥胚不断旋转、升降、延展,勾勒出不同线条与弧度,最终成为被创作者赋予生命、灵性、以及独特形态的瓷器雏形。拉胚过程不仅是触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艺术与心灵的对话。瓷板画,即瓷上作画。德化瓷板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乃是绘画艺术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瓷板画以白瓷之“白”,融水墨与釉彩等不同表现形式与一体,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美学效果。在瓷盘画创作中,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于笔墨青花间,勾勒出心中胸臆,借一双巧手,于方寸之间的瓷盘上流淌出绚烂的色彩 。留学生们接受了一中同学的采访提问,并向他们送上写有祝福与感谢之语的明信片。
师生一行参观了顺美陶瓷文化世界,进行了一场“美”的巡礼与艺术的熏陶。顺美陶瓷文化世界是集陶瓷文化体验、创作体验、陶瓷观光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大型陶瓷文化旅游综合体。走进顺美陶瓷生活馆,犹如置身于陶瓷界“迪士尼乐园”。这里不仅有德化白瓷藏品,亦有色彩缤纷的陶瓷制品,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到米老鼠、白雪公主、小矮人等形态风格各异的童话人物摆件等陶瓷制品,展现出德化陶瓷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瓷行天下的文化特质,也讲述了德化瓷器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
最后一站,大家来到太平宫窑参加点火仪式及体验瓷塑、新彩茶器等活动。太平宫窑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因历代在太平宫周边筑建龙窑而得名,烧瓷历史已逾千年。泉州市人大代表、丁墘村副主任李文芳表示,柴烧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灿烂烧瓷文明的具象表达。“一窑止,万物兴”,太平宫窑作为千年窑,其复兴正是实现文物活化应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师生现场观看了盛大的龙窑点火启动仪式。原泉州市委政法委书记何锦龙、林玉萍副县长、林明华副书记等领导与在场嘉宾、同学共同为龙窑点火添柴。当柴火投入窑内,泥与火交汇共舞,借火成器,于火焰中重生的正是德化传承千年的“瓷都之魂”。窑火不“熄”,碓声不绝,文脉不止。德化瓷塑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精品之作。瓷艺师以捏、塑、雕、刻、刮、接、贴等技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瓷塑作品。通过现场体验,师生更觉德化瓷塑技法的精巧,以及瓷塑作品制作之不易。在茶器添彩中,师生执笔泼墨,于白色茶器之上描绘心中所想,成就万千新彩图文,与纸张作画迥异的体验让留学生们了解到中国画作与瓷器艺术融合之精妙。
德化陶瓷是出海的先行者之一。自元时起依托泉州港繁荣的海外贸易,作为丝路使者,用一抹“中国白”惊艳了世界。《马可·波罗游记》载:“刺桐城附近别有一城,名称迪云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除此港外,他港皆不制此物。”“迪云州”即德化县,德化瓷器的海丝印记从中可见一斑,且早已走向全球。来自荷兰的留学生尚睿娜说道:“德化的瓷器历史悠久,也非常漂亮,中国瓷器对荷兰瓷器有很大影响。此次有机会来到德化体验瓷器,我觉得意义非凡。”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李闽红提到瓷花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控以及最后的成品都展现出德化陶瓷的精湛技艺。来自埃及的留学生李闯认为,“陶瓷表达了中国历史。”
陶瓷,是凝固的时间,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振的瑰丽艺术。本次活动,不仅让亚星正网国际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领略瓷艺流芳的古韵与辉煌灿烂的今夕,也为他们深入了解千年瓷器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研修平台。德化匠人以细腻婉约的笔触糅合或明或暗的色泽,将光阴岁月雕刻进一方瓷器,其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也将簇拥着同学们在弘扬中华文化上继续赓续文脉,为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事业展现更大作为。
(文/姜立恒 图/: 姜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