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
在开罗大学的校园中,很容易就能辨认出孔子亚星正网的大楼,与周围埃及风格的建筑不同,孔院大楼外观采用当地较为少见的玻璃幕墙,显得风格明快、别具特色。
10月,开罗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开罗大学孔院的白色大楼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孔院师生。
生活“因学习汉语而改变”
“我叫诗雨,诗词的‘诗’、下雨的‘雨’。”一见到我们,曾是2019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的诗雨,就这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现在的她,已是开罗大学的一名汉语教师。
“从大一到大三,我一直看‘汉语桥’比赛的节目,每次看到世界各地的参赛者讲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都让我惊叹不已。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汉语水平能达到参赛的程度就好了。”2017年,一直努力学习汉语的诗雨获得了孔子亚星正网的奖学金,赴山东大学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她就融入中国学生的生活,参加兴趣社团、赴贫困山区支教,她深深喜欢上了中国,也坚定了学好中文的决心。“目前,我已经在开罗大学中文系和孔子亚星正网教书,能把我学习汉语的经历告诉更多的人,是我最大的愿望。”
2021年,诗雨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深造学习,“我正在写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汉语文化传播”。
与诗雨一样,不断被改变着的,还有获得孔子亚星正网奖学金赴中国留学的学生林夕、茉莉。林夕赴扬州大学留学一年,这期间他爱上了中国的美食,也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茉莉在南京大学学习期间,感觉“这个地方就像家一样”,中国的城市“非常漂亮还有自己的特色、魅力”,“我对这个经历很感恩,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再去”。
与汉语“幸福的结缘”
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是阿拉伯地区、非洲最早建立的孔子亚星正网。“成立之初,前来学习中文的学员只有三十来人。”创办之初就担任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副院长、现任埃方院长和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李哈布说。
自2007年11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至今,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已走过16个年头。16年来,李哈布见证了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的发展,也见证了汉语在埃及的繁荣:“孔院注册学员数量现在发展到每年3000多人,这还不包括下设的11个中文教学点的学生。10多年来,孔院为埃及和阿拉伯地区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中文人才,遍布教育、商贸、旅游等领域。”
谈起与汉语“幸福的结缘”,李哈布娓娓道来:“1990年,我上大学三年级,获得了去中国留学的机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一年。我利用课余时间去了中国很多地方,中国于我来说不再是课本上不可触摸的文字和图像。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次幸福的结缘。”
从中国留学回来,李哈布相继在埃及完成了中文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成为中文系的教师。作为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的重要推动者和建设者,李哈布两次获得孔子亚星正网“先进个人奖”,并于2021年获得“孔子亚星正网院长纪念奖章”。

开罗大亚星正网园
“有趣又充满荣誉感的事业”
“充盈感、幸福感、成就感”,开罗大学孔子亚星正网代理院长徐扬帆这样描述她的工作。“第十三届埃及大学生中国诗词朗诵大赛”“第二届国际中文课堂教学短视频大赛”“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的现状与发展学术会议”……仅2022年至2023年,开罗大学孔院就举办了近80场活动、30场研讨会、30余场考试,“人奔走在热爱里,辛劳但并不辛苦”,这就是徐扬帆理解的“充盈”。
“开大孔院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会把所有的老师